传媒榜样录 | 卜煜飞:以声为桥,以创为犁
作者:邹逸然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23日 16:01        阅读量:

传媒榜样录 | 卜煜飞:以声为桥,以创为犁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,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、骨气、底气,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。”在传媒与时代同频的浪潮中,有这样一位青年——她以播音专业为基,用声音传递温暖;以创新实践为翼,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。她在竞赛与服务中打磨本领,在田间地头与直播间里践行初心,用青春力量书写“敢闯会创”的成长答卷。本栏目“金牌头雁 榜样领航”本期聚焦优秀学生卜煜飞,聆听她以专业赋能实践、以创新点亮理想的故事。

比起结果,那些啃硬骨头的过程,才让我成为崭新的自己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卜煜飞

个人简介:卜煜飞,女,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3级本科生,中共预备党员。学习成绩优异,大一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,连续多学期学习成绩、综合测评成绩均为专业排名1/71,获校一等奖学金、哈尔滨师范大学“感动校园”十佳大学生等荣誉。竞赛成果丰硕,曾获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秀会铜奖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省级金奖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省级银奖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铜奖、黑龙江省第二届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金奖、黑龙江省首届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铜奖、首届“黑土优品”大学生直播电商大赛一等奖,项目被中华网、黑龙江头条网等多家媒体报道。此外,她积极投身实践与志愿服务,担任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志愿者、省委宣传部首届黑龙江省“勤廉龙江”主题美术作品展讲解员,现任传媒学院科协副主席,曾带队深耕乡村振兴领域,累计培养百余位“数字乡民”,推动服务地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平均增长30%。

1作为团队一员,搭起专业助农的桥

初入大学的卜煜飞,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疑问:“播音主持除了镜头和舞台,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?”带着这份思考,她在大一上学期便加入传媒学院科协,一头扎进创新实践的探索中。她完成人生第一份项目书《校园轻食餐吧》,这是她第一次接触项目,对于刚上大学的卜煜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她对各种商业分析,商业计划是一窍不通,但幸好她遇到了给力的伙伴,他们一起寻找往届的项目书,哪怕是跟自己要做的项目书毫不相关的他们也会一篇一篇的分析,最终写出了属于自己的项目书,成功入驻双创园;更主动加入学姐团队,参与“声音课堂启发乡村留守儿童”项目。作为核心宣传推广者,她发挥播音专业所长,策划传播方案,亲自录制线上有声语言课程,为乡村孩子搭建起传递知识与温暖的“听觉课堂”

这是她第一次接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,最终项目斩获省级铜奖。这份初战告捷的经历,让她更加坚定了“用专业服务社会”的想法。2024年暑假,她受邀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启动仪式,与团队一同前往漠河北极村。在那里,她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,乡村的质朴风貌与发展需求深深触动了她:“原来我的专业,能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桥梁。”也就是从那时起,“助力乡村振兴”的念头在她心中愈发清晰,为后续深耕乡村领域埋下了伏笔

2“走遍三省村落,把专业用到田地里”

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,卜煜飞以团队核心成员的身份,开启了跨地域调研之路——足迹遍布黑龙江、辽宁、山东三省的多个村庄。白天,她和队友们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长谈,耐心倾听他们面临的农产品滞销难题;夜晚,她们在临时住处熬夜梳理调研数据、设计解决方案,帮村民搭建农产品带货直播间,为资源丰富的县域打造专属文旅IP。

从手把手教老人面对镜头说话,到细致指导返乡青年掌握直播技巧,卜煜飞始终将播音专业技能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:用发声技巧教村民清晰表达产品卖点,用控场能力提升乡村直播间互动热度,用传媒思维设计推广方案。那段时间,她和团队累计培养百余位“数字乡民”,推动服务地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平均增长30%,更带动百余人实现二次就业,其中青年人返乡就业占比大幅提升。

同年,为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,卜煜飞与团队报名参加首届黑龙江省“黑土优品”大学生直播电商大赛。凭借对“黑土文化”的深度解读、专业的直播策划与主持功底,她们成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唯一一支拿下全省一等奖的队伍,让“黑土优品”的品牌声量通过镜头传得更远。

在乡村的“田间直播间”里,卜煜飞找到了比聚光灯下更独特的价值感。“当我在村民家的炕头教他们剪视频,当看到原本不敢面对镜头的老人,能笑着拿起手机直播卖自家苞米,那种满足感是舞台给不了的。”

3“作为领头人,绝对不能输!”

时间来到2025年夏天,大二的卜煜飞迎来了新的挑战——第一次以团队负责人的身份征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。“以前跟着学姐干,只要做好分内事就行;现在作为负责人,每一个细节都得扛在肩上。”她笑着回忆,那段日子是“连轴转”的常态:白天要上课、对接乡村项目,晚上则熬夜修改项目书和PPT,偏偏又撞上期末周,压力瞬间拉满。

最让她印象深刻的,是专业课期末考试与国创赛省赛决赛撞在同一天的经历。前一天晚上,她在书桌前摆开两摞资料:一摞是专业课复习笔记,一摞是项目答辩预案。她一边背记专业知识点,一边在脑子里反复演练答辩流程,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。直到凌晨三点半,台灯下的身影才停下笔,睡前她特意定了六点半的闹钟——既要准备专业课考试的妆发,又要确保决赛答辩状态在线。

“那天早上起来的时候,眼睛都是肿的,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不能输。”最终,她不仅顺利完成专业课考试,更在省赛决赛现场带领团队顶住压力,从众多985、211院校的强劲对手中突围,成功拿下省级金奖。当奖牌挂在胸前时,她没有太多激动的欢呼,反而想起凌晨三点的台灯:“原来那些熬过来的苦,真的会变成照亮前路的光。”

如今,即便已经拿下多个竞赛奖项,卜煜飞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清醒:“比起名次,我更珍惜每一次实践的经历。因为每啃下一块硬骨头,我都能看到一个更成熟、更有力量的自己。”

结语

从大一的“创新新人”到大二的“团队leader”,从校园项目到乡村振兴一线,卜煜飞用声音传递温度,用创新破解难题。她打破了人们对播音专业的固有认知,证明“聚光灯外”也能绽放青春光彩。她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优秀,不仅是成绩单上的排名、竞赛中的奖牌,更是把专业所长转化为社会价值的能力,是在时代需求中找到自身定位的清醒,是敢闯会创、善作善成的青年担当。

来源: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公众号



文字:杜佳芮 于雅亭

编辑:国歆爽  刘佳睿  邹逸然

审核:新媒体中心审核小组